• 联系我们
  • CONTACT US
  • 电话:400-589-7489145
  • 传真:+86-7893-2568
  • Email:admin@modsac.com
  •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225号
  •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促进作用日益强劲
    浏览次数:    所属栏目:【新闻动态】    时间:2023-09-10

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促进作用日益强劲,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,居民消费水平迈上新台阶,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,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    超大消费市场规模优势凸显,塑造强大的经济韧性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。我国拥有14亿人口,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约4亿人,消费群体规模庞大。2021年,我国经济总量比2012年增加1.1倍,稳居世界第二,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%。2012年至2021年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万亿元跨入40万亿元,年均增长8.8%,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。在世纪疫情冲击下,我国凭借超大市场规模优势,有效对冲外需的大幅波动和冲击,保持经济总体稳定运行,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,展示出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。

      消费驱动作用不断增强,成为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我国内需的发展格局加快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,消费占内需的比重稳步提升,成为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。2021年,消费在内需中的占比为56.0%,比2012年提高了3.4个百分点。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分别为65.4%和5.3个百分点,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和0.9个百分点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明显高于投资,经济增长逐步实现了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。

      消费水平稳步提升,居民生活从小康迈向富足。十年来,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。2012年至2021年,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2054元上升至24100元,年均增长8.0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.0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.2%。城乡消费差距逐步缩小。2012年至2021年,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了3.2个百分点,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渐缩小。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恩格尔系数标准划分,我国居民生活正从小康阶段迈向富足阶段。

      消费升级步伐加速,提质扩容趋势明显。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,商品消费从有向好,消费结构从商品向服务,消费重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、享受型升级。品质消费需求提升,其突出表现是对进口消费品需求大幅增长,2021年跨境电商进口额为5319亿元,比2013年增长了20%,消费品占比达到96.6%。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逐步提高。2021年,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645元,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.2%,比2013年提高4.5个百分点。2013年至2021年,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超过9%,快于商品消费支出增速2.4个百分点。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,注重消费体验与愉悦感。据调查,我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中最关注的4个方向依次是:家庭幸福、国家富强、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国民素质以及更好的经济条件。在线书籍、软件、在线音乐、视频、短视频等消费快速发展。

      消费创新动能强劲,新增长点不断涌现。以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作用明显,推动我国消费加快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。移动智能终端、智能机器人、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消费创新产品不断涌现。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、全息投影、数字动画等体验型、互动型消费新模式构造出融合众多元素的时尚消费场景。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、社交和直播电商等消费新方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方式。以网络零售为例,2021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13.1万亿元,自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高达29.0%,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.8万亿元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.5%,规模居世界第一。消费创新催生诸多消费经济新形态,网红经济、“首店经济”、夜间经济、绿色消费等的规模效应和引领带动作用明显,成为消费新热点和新增长点。

     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,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,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。

     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,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。

     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,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,用“大众话语”说清“理论话语”,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。

      “千万工程”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,以乡村经营为抓手,持续打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通道,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。

     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,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,通过融合、碰撞和创新,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。

      我们仍需抢抓“十四五”应对窗口期,战略上保持定力,战术上灵活机动。在强化养老、托幼、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。

     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,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,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,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。

     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、最具创造性、最具能动性的要素,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。

     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、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、一二三次产业结构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、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。

     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,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,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。

     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,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。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,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。

     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,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、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。

     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,涵盖数字中国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,辐射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体等各类主体。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。

     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就业、拓展消费市场、创新生产模式、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。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,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

     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、文化因素、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、社会各主体之间,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。

     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方式、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,社会关系和谐发展,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。

    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,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。

     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,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,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。

     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,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,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。

     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,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,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,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。
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589-7489145